【Youtube】「基因剪刀」不亂剪 台美研究視網膜病變等治療可望突破

科技部5日指出,台北榮總邱士華醫師進行跨國研究,開發出「新式基因精準編輯治療創新平台」,運用奈米球及奈米探針技術,將現行的「基因編輯CRISPR/Cas9技術」升級,對血液疾病、視網膜病變帶來新興治療方向。(央廣記者楊仁翔、楊文君採訪報導)

【Youtube】陽明臨醫所發現「先天」免疫檢查點 補足諾貝爾醫學獎研究/陳斯婷助理教授

陽明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陳斯婷助理教授發現,人類的免疫細胞中除了有應用於治療癌症的後天免疫檢查點外,還有一種更早啟動免疫反應的「先天」免疫檢查點NLRP12,扮演調節人體抗病毒能力的角色,這是生物醫學界第一次提出「先天」免疫檢查點的概念。 過去只知道T細胞有免疫檢查點,陳斯婷的這項發現證實了白血球都有免疫檢查點,替研究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的致病機轉,開啟一道機會之窗,未來這類疾病或許有機會可像癌症 Read More …

為解開東西方肺癌基因之謎 台美合作實驗室正式成立

看準陽明大學與臺北榮總的研究量能,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(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, NCI)選擇榮陽團隊作為合作對象,第一次在台灣成立跨國實驗室,針對肺癌展開為期五年的合作計畫,將探討亞洲與西方人癌症基因的差異,以發展精準治療方法。

【Youtube】科創講堂:生物科技醫療-老藥新用在精準醫療的契機/黃奇英教授

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疾病有4500種,但大約只有250種疾病有治療的方法。一般來說,傳統新藥開發的過程需要耗時12~16年、花費10~20億美元;而透過老藥新用的方式則可以將時間以及金錢分別縮短至6年與3億美元,相較之下節省了許多研發的時程與經費。 在這場演講裡,黃奇英教授將分享他的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