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校與UCSD暌違7年後,今年再度重啟正式重拾過去長達十二年長期且穩定之雙邊互動
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重啟學術交流 跨域合作邁向新里程
由本校智慧型藥物與智能生物裝置研究中心、腫瘤與免疫學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之「2025年NYCU-UCSD雙邊研討會」,以「AI跨領域應用於生醫研究」為主軸,邀請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(UC San Diego, UCSD)多位學者透過實體及視訊方式與本校師生深入交流。13、14日兩天活動吸引近500名師生踴躍參與,展現對跨領域研究議題的高度關注與熱情。
NYCU與UCSD的雙邊研討會自2007年起每年輪流舉辦學術交流,至2018年已持續長達12年。後來因新冠疫情及校務整併等因素而暫停。今年為暌違7年後再度重啟,正式重拾過去長期且穩定之雙邊互動。
專家分享AI運算、疾病機制與臨床應用新進展
研討會開幕典禮特別邀請中央研究院、前美國加州大學生物工程研究院院長錢煦院士致詞,為多年後重啟的學術交流增添光彩,也為雙方持續深化合作奠定堅實基礎。

今年的議題涵蓋人工智慧、多體學、精準醫療與藥物研發等核心領域,反映出生物醫學研究與科技創新的發展趨勢。首先由Massimiliano Di Ventra教授說明關於MemComputing新型物理演算法,探討該技術如何結合神經網路訓練以提升機器學習效能,透過創新運算機制與神經網路訓練策略的結合,展示出人工智慧在效能與效率上的新突破;而史允中教授分享探討 ACE2(血管張力轉換酶) 在心血管健康與疾病中的關鍵調控機制;Pradipta Ghosh教授分享重新定義藥物研發與疾病建模的新思維,其團隊所研發的 PICASSO(Phenotype-Informed Clinical Abstraction for Systematic Simulation and Outcomes)模型,旨在以「抽象化」為核心,聚焦疾病致病機制中最具驅動力的本質要素;Albert Hsiao教授則探討人工智慧如何實際應用於心血管與胸腔影像診斷中,將臨床問題轉化為可解的技術挑戰。
會議也特別舉辦學術壁報競賽,吸引共65名碩博士生報名參加。展出主題橫跨AI於醫學應用、生醫影像分析等多項前沿研究領域。現場討論熱烈,氣氛活躍,充分展現學生在學術研究上的熱忱與專業實力。
透過面對面的學術交流,UCSD學者與本校研究人員得以近距離互動,深入探討研究成果與技術應用,並提出許多具啟發性的建議,激盪出跨國合作與創新研究的新契機。NYCU與UCSD十多年的合作不僅展現共同研究成果,更深化了兩校間的友誼、信任與願景。未來,將持續推動實質研究合作與師生交流,秉持「以人為本、融合科學與工程」的精神,攜手開創AI與生醫科技融合的新篇章。

今年的議題涵蓋人工智慧、多體學、精準醫療與藥物研發等核心領域,邀請Massimiliano Di Ventra教授(左上)、史允中教授(右上)、Pradipta Ghosh教授(左下)、Albert Hsiao教授(右下)分享。

貴賓師長合影留念
新聞連結:跨越太平洋的友誼_國立陽明交通大學